只因多看了一眼便知一生伴枯木
http://hrbznlm.com 2013-08-19 12:04:34 來源:東南快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工廠越辦越大,,但鄧宇榮堅持每一件木雕作品都親自設計
鄧宇榮收藏的福州傳統(tǒng)龍眼木木雕
45歲的木雕師鄧宇榮,,坐擁閩侯上街 8000平方米木雕王國,,每天沉浸于與木頭的“對話”里,,等待枯木樹根成為“破木而出”的生靈
彼年,,他17歲,當他看見老師傅們一番刀削斧鑿后,,就能將
一段段粗糙的枯木,,打造成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或神靈、花鳥時,,他便知道自己這一生注定要與刀斧,、枯木為伴;
此年,他45歲,,已在福州閩侯上街擁有8000平方米的木雕王國,,每天都沉浸在與木頭的“對話”里,,那些形態(tài)各異的枯木或樹根,在他眼里都是等待“破木而出”的生靈,。
雖然,,在舊的上街根雕一條街和新的上街根雕展示交易中心,他都有幾百平米的展廳,,但比起已雕刻完成的作品,,他卻更愿意呆在木屑紛飛、可以靜心創(chuàng)作的木頭堆里,。
拜訪木雕師鄧宇榮的當天,,他正一個人關在屋子里冥想,他的女兒鄧寒潔說,,“我爸最近接了一單大活,,是外地一家博物館定做的一件巨型根雕—上下五千年?!焙疂嵶院赖赝嘎?,這件巨型根雕全長有60米,需拼接而成,,一旦完成,,它將是全國最大的一件根雕作品,沒有之一,。
木雕講究“刀筆傳神”他追求天然的藝術美
福州木雕,,歷史悠久,技藝精湛,,名家輩出,。它與全國各地木雕血脈相承,互相影響,,是從民間家具,、建筑、佛像雕刻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,,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,。福州是福建木雕業(yè)的主要發(fā)樣地,與浙江省的東陽,、廣東省的潮州并列為中國木雕的三大產(chǎn)區(qū),。福州的木雕藝人又聚集在上街。
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里土生土長的鄧宇榮,,打小便耳濡目染刀斧碰擊木頭的“樂聲”,,埋下了刻木塑生靈的夢。“一見到木頭,,尤其是樹根,,我就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里想象它的形態(tài)、質地,、紋路會適合塑造成什么,,下意識地用手去比量?!编囉顦s說,,在木雕師的眼里,木頭,、樹根都是有生命的,,就等待一雙慧眼去發(fā)現(xiàn),,一雙巧手去雕琢,。
福州木雕以圓雕為主,盔甲與老翁類產(chǎn)品名冠華夏,。鄧宇榮師承本土傳統(tǒng)民間藝人,,對人物類的雕刻極為拿手。在他8000平方米的木雕廠內,,有3棟兩三層樓的展館,,每一層都放有近百件佛陀、達摩,、觀音和彌勒,。鄧宇榮解釋,佛像與藝術從來都是水乳交融的,。佛教需要以藝術為依托展現(xiàn)其博大精深;藝術需要從佛教方面吸取慈濟大愛的情懷拓展其生命力,。他稱,福建佛教藝術源遠流長,,千百年的刀削斧鑿,,一代代藝術家的精益求精,都可以從佛像藝術品里窺見,。
在鄧宇榮雕刻的一樽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前,,盯著那張燦爛的笑臉,多看了幾眼,,竟讓人錯覺那彌勒正在與人談話,。那笑彎了的眉毛、瞇起的眼睛,,嘴角笑出來的褶子,,是那樣傳神……原木材表面的小空洞與凹凸不平,恰好就成了彌勒寬大的佛衣,未經(jīng)過多的人工雕刻,,渾然天成,。
鄧宇榮說,一位木雕師的刀技,,是技法順應藝術構思而發(fā)揮的關鍵亮點,,他喜歡“以勢造形、以形取神,、繼而以神來強化特殊的藝術效果”,。所謂“刀筆傳神”,是指把刀法與書法感悟聯(lián)系在一起,,在工與意,、氣與質中感受順其自然的創(chuàng)作方式,動刀之處必須與靈感相吻合,,并自始至終還物質以生命,,這是他在木雕創(chuàng)作中追求的效果和境界。
“一件木雕藝術品,,應有木材質感的肌理美,、造型的動態(tài)美、刻畫的表情美,、天然的藝術美,、外輪廓的線條美和創(chuàng)意的視覺美?!编囉顦s如是概括了木雕藝術品應有的6種美,。他稱自己最為看重的是天然的藝術美,即任何創(chuàng)作,,刀工都講究“道法自然”,。他坦誠,要做到這點,,木雕師要有獨到的眼力和審美,,也就是“發(fā)現(xiàn)美的眼睛”,遠比“創(chuàng)作美的手”更為重要,。
正是鄧宇榮追求藝術融入自然的和諧美,,讓他在圈內形成了有自己鮮明特色的創(chuàng)作風格。前不久,,外地一家博物館的人來福州定做一件大型根雕藝術品,,參觀了很多大師的作品,逛了很多木雕廠家,,最后與鄧宇榮簽了合同,。這單千萬元左右的生意,需要鄧宇榮搜集不少香樟木樹根,根據(jù)樹根本來的造型,,塑造出一件全長60米的巨型根雕作品,。鄧宇榮初步估計,這件作品,,要歷時5年左右,,才能完工。目前,,他正在全國各地尋找合適的香樟木樹根,。
把創(chuàng)作當歌詠讓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完美結合
鄧宇榮最寶貝的收藏里,有一樽千手觀音像,。細看這樽已舊得發(fā)黑的龍眼樹木雕,,會發(fā)現(xiàn)在很多雕刻細節(jié)上,做工是粗糙的,,如觀音胸前的佛珠,,并不圓潤,還有棱角,。鄧宇榮說,,這樽觀音塑像,,還是他師傅從更老一輩的藝人手中收藏過來的,,至少是70年前的福州傳統(tǒng)木雕作品,完全是純手工雕刻的,,那些粗糙的細節(jié),,正是“純手工”的標簽。
為了學習老藝人的技法,,鄧宇榮經(jīng)常與這樽龍眼木觀音獨處,,用手輕撫塑像,追尋老一輩藝人的刀工與力度,。他認為,,在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的對話中,借鑒與繼承始終是一個重要的課題,。只有這樣,,雕刻出來的作品,才能給人踏實而空靈,、真切而飄渺的藝術感受,。
造型藝術家,一般都會有意識地去觀察生活,,為創(chuàng)作積累素材,,尋找靈感的火花。鄧宇榮在這一點上,有些與眾不同,,生活在他的心里就像一本現(xiàn)成的書,,他可以一下子就翻到自己想看的那一頁。他創(chuàng)作時,,只需要大致想一下,,人物的形態(tài)和神情,就會自然而然地“生長”出來,,這大概便是人們所說的“化境”,。
“藝術創(chuàng)作首先要有自己的個性?!编囉顦s說,。他介紹近年來,福州上街的木,、根雕工藝突然如“一夜春筍”冒了起來,,上街木、根雕漸成規(guī)模,,相關企業(yè)已多達1000多家,,從業(yè)人員達2萬多人。目前,,上街生產(chǎn)或加工的根雕產(chǎn)品約占全國80%的市場份額,,年交易額約20億元,上街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根雕生產(chǎn),、銷售基地之一。但真正從事這行多年的木雕師,,卻并沒有因市場競爭的激烈,而形成“對手”,,卻依然是朋友。
“原因很簡單,,就是世界上根本沒有兩件完全一樣的木雕或根雕藝術品,,所以就不存在競爭?!编囉顦s笑著解釋,,木雕藝術品的個性就是其生命力。接著,,他又補充說,,只有那些通過機械,、批量生產(chǎn)的木雕工藝品,才會打價格戰(zhàn),?!暗嬲凶约簞?chuàng)作思想的木雕師,就算在設計工藝品時,,也能設計得各有特色,,不與人雷同?!痹卩囉顦s眼里,,無論是手工雕刻,還是機器生產(chǎn),,木雕師最初的設計和想法,,才是最值錢,最有生命力的,。
鄧宇榮喜歡把雕刻創(chuàng)作,,比作歌詠。他說,,雕塑材料,、體裁的限制,就如詩的格律,,木雕師就要在這個范圍之內,,用最簡潔、最含蓄,、最生動的語言來表達美,。只有這樣,,木雕藝術才能達到小中見大,,凡中顯美,藏中有露,,出其不意,,也才能引起人們的更大興趣。
福州木雕的藝術流派與藝術特色
明末清初,,福州木雕從佛像與建筑雕刻分支而出,,發(fā)展室內陳列欣賞品的雕刻,藝人集居的象園,、大板,、雁塔的木雕藝術,形成了三支作品特征不同的流派,。這三個鄉(xiāng)都在福州象園頭附近,,互相影響而又各自獨立,,可謂三足鼎立。
象園流派,,人物動態(tài)逼真,,講究面部神韻,衣紋柔軟,,有風吹水面波紋之感,。動物類品種豐富,人物面具更是獨此一家,。象園派系的后起一代,,能吸收現(xiàn)代雕塑藝術的精華,講求人體結構比例,,構思巧妙,,手法清新,造型簡練,。
大坂流派,,以人物雕刻為主,作品形神具備,,善于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,,仕女的面部圓潤古雅,溫柔可人,。仙佛形態(tài)各異,,衣紋飄動有力,武將富有氣魄,,盔甲花飾變化無窮,。
雁塔流派,以與漆器,、建筑結合的花飾雕刻為主,,擅長透雕、薄雕及鑲嵌技法,,作品講求布局和透視,,立體感強,刀法靈利,,雕鏤玲瓏剔透,。人物雕刻刀路淺薄,衣紋平順,,面部表情豐富,。
本報記者寇思琴文/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