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清朝示禁碑說起
http://hrbznlm.com 2020-05-27 09:25:46 來源:福州晚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山洋古廟旁的“禁丐碑”
里洋村的示禁碑
?。ㄒ唬?/p>
閩侯山洋村有一塊石碑,,“文革”期間險遭毀壞,,好在鄉(xiāng)間有識之士極力保護,,才得以幸存。這座立于清同治五年(1866年)的石碑位于山洋古廟旁,,高1.5米,,寬0.8米,碑額上鐫刻“永遠示禁”四個大字,。通觀碑文,,字跡清晰,內容詳細,,是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“禁丐碑”,。
碑文告訴今人,150多年前,,乞丐成群結隊進入山村,其中有惡丐,,有麻風病患者,。他們“頃輒糾集數十眾,,恃惡強乞摧屋毀寮”,或趁人不備,,極盡偷雞摸狗之能事,,弄得整個村落人心惶惶,雞犬不寧,。山民不堪其擾,,聯(lián)名呈報縣衙,“伏乞察奪批示禁令,,以杜禍患,,以安生民”??h府為順應民心,,特在村中立碑告示,嚴明法紀,,整肅強丐不良風氣,。碑載:“爾等如有到鄉(xiāng)求乞,按定二八等月,,每逢朔望,,只許一介人進鄉(xiāng)善求。該處鄉(xiāng)耆隨愿樂施,,不準成群結黨,,恃眾吵擾,強討索詐,,乘機竊點財物,。自示之后,如敢故違,,許該鄉(xiāng)耆協(xié)同族保鄰右人等,,拿獲赴官府,切從重懲辦處以,。言出法隨,,絕不寬貸。禁各稟遵,,毋違特示,。”
不久,,在閩侯縣竹岐鄉(xiāng)更偏遠的里洋村(舊名洋里)仙殿古廟邊,,也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塊示禁碑,青石材質的示禁碑高2.05米,寬0.68米,,立碑時間為同治四年(1865年)六月,,比山洋示禁碑早一年。碑文上載:“八都散處山僻,,盜竊橫行,,有妨耕種,更有匪徒三五成隊,,假為乞丐,,強索不休,甚至路斃死尸潛移勒索,。此風不革,,何以安良,今合行出示嚴禁為止,?!?/p>
與山洋示禁碑不同的是,該碑將乞丐寫成了“匪徒”,。從中不難看出,,里洋村當時遭遇的境況更為糟糕,所遇強乞手段或更加惡劣,。當時,,里洋村屬永福(今永泰)管轄,為了打擊惡丐囂張氣焰,,知縣張鴻荃聯(lián)手侯官(今閩侯)李知縣合行立碑示禁,,共同打擊匪徒囂張氣焰。碑載:“嗣后遇有盜竊,,經獲反敢撒賴,,準解送嚴懲。至于乞丐,,只應盞米只文,,毋許結隊強乞。更有路斃死尸,,著地保查明,,實系無主之人,報明就地收埋,,毋得擾良善,。倘若奸民舞弊,移尸勒詐,,法尤難宥,,許該鄉(xiāng)老擒鑷赴縣以憑從嚴究辦,。本縣言出法隨,絕不寬貸,,自示以后,,各宜凌遵毋違?!?/p>
山洋村山路崎嶇,村落分散,,方圓數十里小山坳里分別有下洋,、桔洋、山洋,、橫坑,、下寮、林洋,、岐頭,、鐵場等8個自然村散落其間。這里鄉(xiāng)民習耕種,,地產柴火,、木炭,祖祖輩輩生活來源全靠肩挑力扛,,生活艱辛,。而里洋村則與遠近聞名的天臺山相鄰,位置更加偏遠,,百姓生活同樣艱難,。讓人疑惑不解的是,生活水平如此低下的窮鄉(xiāng)僻壤,,同治年間何來如此多的乞丐,?這些乞丐為什么不去大村落接受布施,而寧愿舍近求遠跑到小山村來行乞,?當時又是什么原因致使乞討這種社會現(xiàn)象轉變成為一種社會矛盾,?而引發(fā)這種社會矛盾的根源又是什么呢?筆者帶著這些疑問,,從浩繁的史料中尋找答案,。
(二)
史料表明,,晚清時期乞丐數量如此之多,,跟當時整個社會背景密切相關,其中人口急劇膨脹與食物嚴重匱乏是引發(fā)矛盾的主因,。清順治十八年(1661年),,全國人口僅為8000萬左右,,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增至3億,咸豐元年(1851年)暴漲到4.3億,。福建人口增長更是超過了當時全國平均水平,。乾嘉盛世,社會安定,,經濟發(fā)展,,為福建人口迅速增長提供了條件。據《福建人口志》載,,福建自雍正二年(1724年)到道光九年(1829年),,人口增長了11.13倍。人口連年急劇膨脹,,而耕地面積并沒有增加多少,,農業(yè)生產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耕作方式,畝產糧食才一百多公斤,。即使是在豐收的年份,,都養(yǎng)活不了這么龐大的人口,更不用說荒年,、災年了,。而且大部分土地掌控在小部分人手里,廣大貧苦農民根本沒有土地可供自己耕種,,只能靠打長工等方式獲取些許糧食養(yǎng)家糊口,。清同治年間,由于糧食歉收,,大量饑民流離失所,,淪為流民,為了活命不得已走向乞討,,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,。
乞丐群體中除了饑民,還有部分是殘障人員,,或孤苦棄兒和鰥寡無依者,。同時還摻雜一些好吃懶做者,更有些流氓痞棍,、逃犯流賊也混雜其間,,強丐惡討現(xiàn)象因后者的參與操縱而產生。這些流氓痞棍將本地的乞丐糾集起來,,規(guī)定一些幫規(guī),,然后由幾個強悍的乞丐領頭結伙,他們視小山村地僻人弱,,山高法遠,,進行強索硬要,,耍無賴乞討。要錢不給時,,即刻露出無賴的本來面目,,割破自己的臉頰,以流血嚇人,,甚至將路斃死尸抬到人家大廳相要挾,,直到討到錢財為止。
同治六年(1867年)六月二十日,,曾國藩與其幕僚趙烈文交談時說:“京中來人所云:都門氣象甚惡,,明火執(zhí)仗之案時出,而市肆乞丐成群,,甚至婦女亦裸身無袴?!庇纱丝梢钥闯?,同治年間,京都同樣是乞丐成群,,社會不安定,,何況是其他地方。
但就是強丐一般也不敢進入平原區(qū)大村落撒野,,他們把目標盯上了山區(qū)弱小對象,。于是,像山洋,、里洋這樣單門獨戶,、人丁分散、勢單力薄的小村落,,就成了強丐頻頻光顧的對象,。地處偏遠的山民無法與強丐惡討現(xiàn)象抗衡,于是很多地方村民推舉鄉(xiāng)耆代表陳書,,吁請縣衙立碑“出示嚴禁”,。因而晚清時期,福州周邊山村出現(xiàn)了不少的“禁丐碑”,。據報道,,如今北峰壽山鄉(xiāng)還保留有9塊這樣的石碑。省內其他山區(qū)也有,,如閩東琴田村“奉縣告照碑”,,樟坑村“給示嚴禁碑”,半月里村“遵示永禁碑”,,猴墩村“官禁乞丐告示碑”,,清流縣林畬鄉(xiāng)舒曹村背坑自然村“奉憲禁丐碑”,,南靖縣船場鎮(zhèn)西坑村“禁丐碑”等等。
現(xiàn)在看來,,當時“禁丐碑”禁的只是一種表面的社會不良現(xiàn)象,,官府并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矛盾。人口盲目增長得不到有效控制,,社會生產力水平沒有提升,,物質財富滿足不了人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,流民,、饑民依然在死亡線上掙扎,,因而“禁丐碑”不可能使村民一勞永逸地免受流丐的侵擾。官府頒布的示禁條文在一定時間內起到震懾作用,,不久又死灰復燃,,重蹈覆轍,“示久法弛,,弊仍復生,,尤前更勝”。
?。ǜV萃韴?記者 陳英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