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通鎮(zhèn)尋訪記
http://hrbznlm.com 2020-08-12 09:44:15 來源:福州日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歲月猶如一臺刻錄機,讓經過的事物留下些深深淺淺的痕跡。它們呈現于世人面前的最后姿態(tài),,往往蘊含著某種可供琢磨的意味。哪怕那只是一處斷壁殘垣,,其中的興衰緣由也很值得我們去尋訪和辨析。
自鈿厝位于南通羅洲,,從中西融合的外觀上可以大體判斷出,,它是屬于晚清或民國期間的建筑,青磚墻體厚實得如同碉堡,,上方用紅磚拼出連續(xù)紋樣,,樓層之間也以紅磚列出三角裝飾帶(建筑術語為“疊澀”),窗框與房基以灰白花崗巖整整齊齊地砌成,,正面一扇對開的黑漆鐵皮大門,,門面上有圓釘釘成的龍鳳呈祥圖形,銹蝕后顯得十分晦暗,。即便如此,,自鈿厝依舊顯得端莊秀美。只是由于荒置太久,,階前與樓頂都叢生著雜草,。不知何時起,精致的鐵皮門被人強鉆了兩個洞,由一條粗大的鐵鏈從中穿系落鎖,。邊墻上涂寫著幾句廣告語,,歪歪扭扭,字跡丑陋,。自鈿厝經歷過哪些紛擾故事,,大都無從查問,惟愿歲月靜好,,文明永恒。
院內是另一番氣象,,足以令人瞠目,。周遭衰草密密,蘆荻萋萋,,有榮有枯,,從中庭、廊沿漫到房頂,,長得有二人多高,。堂屋廂房都是傳統(tǒng)的木構建筑,梁柱椽檐之間,,處處雕花鏤卉,,工藝精巧,卻也積灰蒙塵,,蛻蛛掛網,。那些暴露于風雨中的部分木質看起來更是腐朽不堪。窗扉上遺留著層層重疊又層層剝落的斑駁對聯(lián),,仿佛在喃喃訴說著曾經的幾度隆盛與幾多悲歡,。聽不見婦孺的笑聲,只有蕭條冷清的風掠過衰草,,穿堂而過,。敗落至此,著實可嘆,。大概缺少愛和關懷的人容易衰老,,而無人打理的房屋也壞得快吧。
自鈿厝是一座經過改造的院落,,布局特殊,。方形的庭院四周都有大門。目前充當正門的鐵皮門本是偏門,,原先的正大門已被壘成了墻,。管理員告訴我們,這座房子是陳自鈿從族人陳自天手中買來的,所以叫自鈿厝,。陳自天祖上是有錢的財主,,某日進香祈夢,得到的啟示是:敗于天,。他歸之為天意,,而忘了人為。
南通方莊村還與福船有著密切聯(lián)系,,方莊村的福船制造技藝(方氏)被評為第四批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,。福船因在福建建造而得名,它曾運送銷往海外的瓷器,、絲綢和茶葉,,它曾隨鄭和七下西洋宣揚大明德威,它曾載著福州籍欽差大臣前往冊封琉球王(琉球即今沖繩),。福建地處東南沿海,,水系發(fā)達,盛產杉,、松,、樟等耐海水木料,先天的地理環(huán)境催生了當地獨特的船政文化,。三國時期,,以水軍優(yōu)勢抗曹的東吳在福建沿海設有專門的造船工場。西晉初期,,福建已經能建造有8個水密隔艙的海船,。水密隔艙是指在船身內部隔劃出多間獨立而密閉的防水艙室。當船舶遭遇意外,,部分破損進水時,,其他隔艙還能繼續(xù)提供浮力,避免立即下沉的風險,?!爸袊芨襞摳4圃旒妓嚒币驯涣腥肼?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《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》。我們不得不佩服先人的巧慧,。
方家源起河南,,明朝時即遷居于此,世代以造船為業(yè),,技藝精湛,。2000年以來,先后為日本建造過“七洋號”,、“泰期號”仿古木帆船,;為新加坡建造過“鄭和將軍號”仿古游船,;為韓國建造過“新安號”仿元代木帆船;還為大連市造過“大福龍”和“大福鳳”鋼包木仿古游船以及至今為止世界最大的仿明代“鄭和”寶船,。然而木帆船的時代已經過去,,當今水上運輸業(yè)的主力是鐵船。隨著市場的流失,,福船技藝面臨失傳的境地,。目前方家人依舊憑借祖?zhèn)骷夹g為各地制造傳統(tǒng)龍舟和賽事標準龍舟。但龍舟這項業(yè)務有其固定的需求季節(jié),,一年中大部分是淡季,。如果要進一步打開市場,則需要突破需求面,、季節(jié)與運輸成本等限制,。這需要現代管理運作思維的注入,僅靠手藝恐怕不夠,。當初福船能夠獨占鰲頭,靠的就是超越時代的先進理念,。我想這才是首先要傳承的核心精神,。
在南通鎮(zhèn),其實有很多靠自身優(yōu)勢不斷發(fā)展起來的企業(yè),。我近期訪問過古靈村的春園鯉生態(tài)養(yǎng)殖場,。這是南通的首家金魚養(yǎng)殖場,已經經營十五六年,,規(guī)模日漸壯大,。它占地50畝,其間分隔著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水池,。這里憑借十八重溪天然優(yōu)質水資源,,培養(yǎng)出的金魚健康,大個,,數量多,,品類全,銷往世界各地,。創(chuàng)始人張文春當日外出,,接待我的是他的哥哥張文華。文華先生告訴我,,他們起先只是在花鳥市場賣金魚,。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,買魚的人逐漸多起來,。于是張家就開始兼做少量養(yǎng)殖,,一步步擴大了銷路。
從養(yǎng)殖場的陳設來看,張家兄弟也一直在拓寬配套服務,。如石缸,、盆景、木根制品等,,應有盡有,。看得出,,他們善于將顧客的需求放在心上,。提供主業(yè)之外的服務是一種營銷小技巧,能夠有效避免客源外流,。因為如果顧客在此處得不到充分滿足,,就會轉投其他商家。張家兄弟能夠在金魚養(yǎng)殖業(yè)方面搞得風生水起,,體現出的不僅是機遇與勤奮,,更是眼光。
中國具有悠久的賞魚文化,。據說晉代桓沖游廬山時也見到湖中有赤鱗魚,。如果記述屬實,那可能算是觀察金魚的最早記錄吧,。從顧愷之《洛神賦圖》的摹本中還可看到,,東晉時期已經將魚納為繪畫對象。到了唐朝,,中上品級的官員佩有魚袋,,內裝魚符,以表明身份和權力,。金魚諧音金玉,,“金魚滿塘”即“金玉滿堂”。它象征著富足和功名,,其吉祥寓意很受大眾喜愛,。因此民間有養(yǎng)金魚、畫金魚,、制作金魚,、雕塑金魚等習俗。北宋范仲淹在《岳陽樓記》中抒發(fā)愛國情懷和遠大志向時,,還忘不了連帶一句“錦鱗游泳”,。看來人們已經把金魚之美愛在了心里,。
金魚起源于中國,,卻也早早走向了世界,,16世紀以后開始流傳到日本、歐洲等地區(qū),。俄國作家普希金寫過的著名童話故事《漁夫和金魚》,,更是家喻戶曉。我不了解普希金的金魚是否也是從中國游過去的,,但我相信美的事物都帶有共同的神性,。畢竟審美追求始終屬于精神層面??梢姀埣倚值軓氖碌氖且豁椄咝腋8械氖聵I(yè),。這種幸福感必須建立在人民普遍的幸福感之上,畢竟只有富足以后才有精力去品評美的諸多趣味,。老百姓日益寬裕的生活正在開辟出越來越大的審美文化市場,。兄弟倆適時把握住商機,乘著深化改革開放的東風,,走出一條屬于自己康莊大道,,這體現的是立足現實、植根傳統(tǒng),、同時又能展望未來的眼光,。
古時候南通有“難通”之說。從地理位置上看,,它群山環(huán)抱,又長期被烏龍江,、大樟溪所隔絕,。老百姓出行主要靠船,十分不便,。走得遠才能看得遠,,交通上的困難曾經長期限制著人們對外面世界的想象力與開拓力。但近幾十年來,,中國發(fā)展速度由慢轉快,。就在當下,大橋,、國道,、高速路等等幾乎瞬間遍布了這一帶?!拔蹇v七橫”的路網如同心臟的血管一樣,,正在為南通注入活力,使當初的“難通”之地一躍成為樞紐要地,。蔬菜,、果品,、家禽等五大批發(fā)市場相繼落戶,年交易額超過200億元,。當我們看到繁忙的運輸車隊在夜以繼日地來來往往,,就會很自然地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。
?。ǜV萑請?記者 謝新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