閩侯南通瓜山村的記憶
http://hrbznlm.com 2016-06-21 10:45:31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號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閩侯縣南通鎮(zhèn)有個村子名叫瓜山村,。據(jù)《閩都記》記載,,村前有座山,山有三道山巒分道延伸而下,形如“瓜”字,,故名瓜山,。瓜山村便得名于瓜山,。
(瓜山村)
瓜山村中,,有一條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古老街道,街道兩旁是古樸的房屋和商鋪,。斑駁的赭黃色土墻,,熙熙攘攘的行人,似乎還能夠看出當年繁華的生活場景,。老街的盡頭,,是一座古老的建筑,名為瓜山太保殿,。太保殿始建于明朝,,是太保爺李存孝的廟宇,幾經(jīng)兵火,,多次重修,,現(xiàn)存的太保殿建于清朝同治六年(1867年),重修于民國二十二年(1933年),。太保殿外形雖小巧玲瓏,,但內(nèi)部卻雄偉壯麗,青石頂柱端立兩旁,,畫棟雕梁金碧輝煌,,梁柱上是名人對聯(lián)與人題刻。
(百年歷史的古街)
(瓜山古橋)
李存孝本姓安,,名敬思,。李存孝的父母早亡,,自幼替人放羊度日。有一日,,他赤手空拳打死猛虎,,晉王李克用目睹其神勇,將他收為義子,,取名“李存孝”,。李存孝在李克用的眾多義子中排行十三,故稱“十三太?!?。他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個,也是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,,屢立戰(zhàn)功,。據(jù)傳,李存孝曾領十八騎攻取長安,,雖說是夸張之詞,,卻形象地表現(xiàn)了李存孝的勇猛。公元894年,,李存孝因遭人暗算,被車裂于太原之牙門,。李存孝殉難后,,天帝念其孝敬父母,且英勇善戰(zhàn),、體恤百姓,,配享廟祀。
(瓜山太保殿?網(wǎng)絡圖片)
李存孝成為瓜山鄉(xiāng)神始于何時,,已經(jīng)無從查考,,但祈求合鄉(xiāng)平安,卻是瓜山人的共同祈望,。不少李氏后人慕名到瓜山瞻仰這位勇武的將軍,,現(xiàn)在太保殿仍保留了林森、薩鎮(zhèn)冰和何應欽等軍政名人題寫的柱聯(lián)和楹聯(lián),。
(瓜山“戊子年普渡”?網(wǎng)絡圖片)
瓜山村有一條千年古驛道,。驛道以瓜山潘氏宗祠為起點,在深山綿延十幾公里,,直抵青口鎮(zhèn)南陽村,。據(jù)說,這條古驛道建于北宋初期,,是用寬約一米的石塊鋪筑,。千百年來,行人的踩踏和風雨的侵蝕,磨去了石塊的棱角,,卻未曾磨去它的歷史,。
(千年古驛道遺址)
(潘氏宗祠)
說起瓜山村,不得不提“鄭公義渡”,。鄭公名為鄭潛,,元朝至正年間任福建監(jiān)察御史,退休后居住在瓜山村,。從前,,南港及瓜山一帶鄉(xiāng)民進省城必渡烏龍江,而烏龍江江面寬闊,,江水浩蕩,,江風雄勁,常有渡舟傾覆,。為了方便鄉(xiāng)親出行,,鄭潛在澤苗、新歧至陽歧間設立了渡口,,擺渡過往的人們,。當?shù)厝朔Q為“鄭公義渡”,并在白苗,、仙崎,、陽崎等處豎“鄭公渡”碑以紀念。鄭潛在瓜山村不僅設義渡,,還創(chuàng)辦義學,,接濟鄉(xiāng)里的貧寒子弟入學。
(瓜山古渡)
(“鄭公渡”碑)
古渡悠悠,,青山連綿,,阡陌縱橫,既古樸自然,,又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,。瓜山村,一個讓人感到人生的自然與本真的地方,。
?。ㄩ}侯電視臺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