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嶼福壚寺的前世今生
http://hrbznlm.com 2019-08-05 10:00:59 來源:閩侯新聞網(wǎng)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福壚寺,位于南嶼鎮(zhèn)南旗村壚峰山北麓,面朝母親河——錦溪,。鄒義東 攝
福壚寺又稱泰山堂,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始建于明永樂年間,。 王立強 攝
南嶼古鎮(zhèn)地靈人杰,歷史悠久,,當?shù)孛耧L淳樸,,百姓素有崇佛向道的風俗。據(jù)說,,從唐末到清末,,佛教在南嶼尤為興盛,在此建了許多庵寺,,俗稱“九庵十八寺”,,有 “鐘聲佛號聞十里,路上行人半是僧”之謂,。
這些庵寺經(jīng)數(shù)百年水火侵蝕,、兵匪破壞,大火焚燒,,再由歷代官紳,、百姓捐資修建重筑,至今依然遍布于山野河畔,,給當?shù)芈糜螛I(yè)增添了活力,。位于南嶼鎮(zhèn)南后路的福壚寺因祭祀海神媽祖而興建,期間被僧人改建成佛寺,,而后又引入東岳帝君座下溫,、麻兩都統(tǒng),佛道并祀之舉在“九庵十八寺”眾多建筑中顯得與眾不同,。近日,,記者來到南嶼鎮(zhèn),實地采訪福壚寺,,了解這棟古建筑的前世今生,。
張家獻地 劉家獻資 成就南嶼福壚寺
福壚寺,,俗稱泰山堂,背靠壚峰山,,面臨錦江水,,坐南朝北,與名勝旗山遙相呼應(yīng),。舊時南嶼鎮(zhèn)水道縱橫,,有碼頭直連江河,古人經(jīng)常自此泛舟入海,,經(jīng)營海貿(mào)以獲取巨額利潤,。久而久之,出海經(jīng)商的里人多成巨富,,他們?yōu)榱舜鹬x海神媽祖娘娘的一路庇護,,遂在明永樂年間建造了天后宮,時刻焚香祭祀,,希望媽祖可以繼續(xù)保佑他們事業(yè)順遂,,此即為福壚寺的前身?!按撕?,到了明末清初,戰(zhàn)亂和清政府遷界禁海的政策,,嚴重打擊了福建的海上貿(mào)易,,使得百姓無法繼續(xù)從海貿(mào)中獲利,巨富商賈有的家破人亡,、有的遷徙他處,,天后宮因此逐漸敗落,只能靠周邊百姓的香火供奉勉力支撐,?!备浪鹿芪瘯瘑T陳國光介紹。他告訴記者,,據(jù)說這期間天后宮還一度被佛教僧人改建成佛寺,,后因經(jīng)營不善,又重新改為祭祀媽祖,,至今福壚寺后山還建有觀音閣,,留下些許當年拜佛的遺存。
到了清順治至康熙年間,,南嶼鄉(xiāng)紳為保鄉(xiāng)間平安無事,,前往福州東門外浦東泰山廟奉請溫、康兩神到南嶼,,先供奉在福田寺,。后因南嶼街與福田寺相距甚遠,,道路難行,為使鄉(xiāng)人免受遠行之苦,,當?shù)厣倘藙⑷鹩⑺炱鹪冈谀蠋Z街建一座泰山堂,。恰好在康熙二年,山洪暴發(fā)沖毀福田寺,,寺中溫、康兩都統(tǒng)神像漂浮到天后宮前的錦溪河道上,,在此打轉(zhuǎn)不愿離去,,劉端英和里人張爾修認為此乃天意,注定要溫,、康兩神到此庇佑南嶼百姓,,便派人將神像打撈起來洗凈后暫置天后宮內(nèi)。
清康熙六年(1667年),,劉端英捐出多年經(jīng)營所得,,張爾修慷慨獻出土地,將天后宮拓展擴建,,主祀溫,、康兩都統(tǒng),附祀媽祖娘娘,。因新寺主神來自福田寺,,且坐落在南嶼街壚峰麓,便取福田寺的首字“?!弊?,壚峰山的首字“壚”字,兩字合起來稱為“福壚寺”,。劉,、張二人的善行也得到了當?shù)匕傩盏馁澴u,時民諺有道:“張家獻地,、劉家獻資,,成全了南嶼街建泰山堂福壚寺?!?/p>
從此,,福壚寺香火旺盛,成了南嶼人民世代祈安求福的保護神,。福壚寺的溫,、康兩神每年農(nóng)歷三月十六日春巡境土,即南嶼人民的“迎泰山”,。迎泰山分掛號,、開堂,、出巡、回宮,、宣讀詔書等儀式,,從三月初一至十六日。2005年逢閏年行迎,,2009年變更為首屆泰山文化節(jié),,此后多次舉辦,盛況空前,,成為了南嶼民俗文化的一大盛事,。
壚峰八角亭 36間店組雕 古建筑藝術(shù)的奇葩
“原來,福壚寺前的錦溪直通烏龍江,,寺廟門口還有舊碼頭,,可惜因為年代久遠已經(jīng)廢棄了?!标悋庹f,。他還告訴記者,舊時在江上航行的人,,遠遠望見福壚寺背后壚峰山之上的八角亭,,就知道到了南嶼。
八角亭又名三省堂,,始建于明永樂年間,,由邑人陳維傳個人捐建。它是舊時南嶼“環(huán)江第一名勝”,,1972年遭人破壞,,毀于一旦?!耙郧鞍私峭ぜ仁墙闲写暮綐?,更是昔日南嶼的標志性建筑?!?011年,,管委會將八角亭修葺一新,新建的八角亭造型精美,,其格式仿古重建,。該亭坐北朝南,為三層木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,,高14.2米,,分設(shè)八只亭角,上下檐角相對應(yīng),,形態(tài)別具一格,,重現(xiàn)了早年間寺亭輝映 “環(huán)江第一勝”之景觀,。
記者走進福壚寺,這座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,,依次建有門樓,、戲臺、鐘鼓樓等,,整個建筑為抬梁穿斗式混合木結(jié)構(gòu),,外圍風火墻,門樓,、戲臺等建造有十三個風格迥異,、大小不同的藻井?!罢写笤寰性靷?、補鞋等36間店的組雕,,是寺里一絕,。”陳國光說,。寺內(nèi)還有奈河橋,,全長2.1米,可以說是福州地區(qū)最短的古橋,。
福壚寺經(jīng)過6次修繕,,最近一次是1990年由臺胞黃水金先生等人捐資重修,“該寺列入涉臺文物的名錄,,精美的戲臺還列入了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福建卷名錄,,戲臺建筑面積約80平方米,除此之外寺內(nèi)的其他‘寶貝’也不少,?!标悋庑χf道。記者了解到,,福壚寺門樓及殿宇梁構(gòu)架上精雕細刻有《三國演義》,、《封神演義》等歷史人物,描金繪彩;墻帽,、墻壁及仰板上雕塑,、繪畫有各種人物、鳥獸,、花卉等,,色彩明快。整個建筑集石刻,、木雕,、雕塑,、書法、繪畫于一體,,是古建筑藝術(shù)的奇葩,。憑借精美絕倫的建筑藝術(shù),悠久出眾的歷史,,福壚寺于1991年被列為縣級文保單位,,2013年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。
值得一提的是,,民國初期首任海軍總長黃鐘瑛于1914年農(nóng)歷三月十六日,,與同僚張日章蒞臨南嶼福壚寺觀看溫、康兩神春巡境土迎神活動,,即興撰寫了富有哲理的楹聯(lián):“秉性果端莊,,君毋庸屈膝折腰隨時下拜;存心如詭譎,,汝當凜嚴刑重典何日收臺,。”聯(lián)句既鞭撻了酷吏的丑惡,,又警示后人要堂堂正正做人,,對古人今事都有借鑒意義。此聯(lián)鐫刻在戲臺兩側(cè)后柱上,,在閩侯縣的題刻僅此一副,,可謂彌足珍貴,福壚寺管委會十分珍重這副楹聯(lián)并加以保護,,至今完好如初,。
(閩侯鄉(xiāng)音 記者 林若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