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溪連頭程氏“十代同堂”聚首
http://hrbznlm.com 2014-06-30 15:01:11 來源:閩侯新聞網(wǎng)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慶祝儀式上,家族成員依古禮游街,。陳東 攝
閩侯新聞網(wǎng)訊 6月23日,荊溪鎮(zhèn)港頭村連頭自然村的程氏家族,,十代人1000多位宗親匯聚一堂舉行十代同堂慶祝儀式,這是繼南嶼鎮(zhèn)堯沙村,、上街鎮(zhèn)厚美村之后,我縣第三個十代同堂村落,。
不論年齡和身份差距 輩分不能亂
村里在世的最大輩分為第16代,,而最小的則是第25代。一些長幼之間的稱呼,,已經(jīng)超出了漢字的表達極限,,大家只能以“祖”為前綴,后面再加上稱謂,,如祖叔公,、祖婆婆,以表示對輩分高的宗親的尊重,。
“程氏家族的祖輩是600多年前從中原遷移到這里居住的,,始終牢記祖訓(xùn)‘人無忠信,不可立世’,, 一直有尊師重教,、講究禮數(shù)的傳統(tǒng)?!贝迕癯涕_枝介紹道,,該村在歷史上考出過不少進士和舉人,習(xí)文的風(fēng)氣一直很流行,,也尊崇國學(xué)中的各種禮數(shù)規(guī)定,,族規(guī)里也明確規(guī)定,,對輩分高的村民,不論年齡和身份,,必須給予尊稱,,所以村里才會出現(xiàn)很多和年齡不相仿的稱謂。
宗祠里,,“族長” 程愛斌告訴記者,,他屬于第16代,今年87歲,,是這代人中年齡最大的,,屬于“族長”級別,村里的大大小小都對他都畢恭畢敬,。而目前程家最小的是第25代6歲的“士”字輩一——程士軒,,目前旅居馬來西亞。
村民程必達說,, “堅持輩分這樣的禮數(shù),,就是堅持傳統(tǒng),可以成為村民交往的潤滑劑,,也能讓身在海外的鄉(xiāng)親更有歸屬感,。”
薪火相傳 人才輩出
連頭自然村程氏的傳奇在于薪火相傳,,人才輩出,。
程氏祠堂禮堂兩側(cè)掛滿了鎏金牌匾:千古綱常、百世瞻依,、進士,、舉人、文魁等,。這些或新或舊的牌匾,,記載著程家的光榮和夢想。
目前,,連頭自然村共有600多戶村民,,絕大多數(shù)人姓程。新中國成立后,,連頭自然村出博士及博士后,、教授、研究生15人,,研究人員2人,,其中包括有國家級別的研究員,教育家等,。
作為22代程氏子孫的程輝華,,畢業(yè)于福州大學(xué),,是恢復(fù)高考后該大學(xué)的第一屆學(xué)生,后移民到澳大利亞,。
百忙抽空,,海外回鄉(xiāng)祭祖
連頭自然村常住村民約千人,在海外的華僑和華人,,也有近千人,,分別旅居在美國、新加坡,、澳大利亞,、印度等國家。
“這是第一次舉辦大型慶典儀式,,華僑華人也回來不少,,也收到了很多來自各地的華僑華人程氏宗親的來電來函祝賀?!钡?代程書俊滿臉笑容說道,。
1957年出生于新加坡的程依冬,6月22日回到家鄉(xiāng),?!拔覀兘拥酵ㄖ吞崆芭藕脮r間,,錯開其它事情,無論如何也要趕上參加這個活動,?!背桃蓝H切說道,他始終記得從這里走出去的父親的教誨“有時間一定要回來看看,,這里才是全家人的根”,。早期,他們在國外就用書信往來聯(lián)系國內(nèi)的親人,,現(xiàn)在除了電話聯(lián)系,,還有qq、電子郵件等方式拉近與家鄉(xiāng)的距離,、增強與親人的感情,。此外,他們每隔四五年回一次國,。
據(jù)程輝華介紹,,他1989年出國,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亞,,20年前就已經(jīng)取得了該國國籍,。一直覺得“離家不能離祖”的他,,不管多么忙碌,每年都會抽空回來兩三次,。他說,,“無論走到哪里,最終都會回歸,,而我們每年都會回家看看,,走親串戶,祭祖,?!?/p>
(閩侯鄉(xiāng)音社 記者 紀玉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