脫胎漆器:色彩迸進,,詩意綻放
http://hrbznlm.com 2015-07-10 17:57:01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平臺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炎炎夏日,,脫胎漆器作坊之內(nèi),卻有一股愜意的微涼,,這是脫胎漆器陰干的良好環(huán)境,。脫胎漆器手藝人以刀代筆,細密勾勒線條輪廓,,在漆器上鋪展開一片濃墨重彩,。
(陳列·項麗華∕攝)
清代乾隆年間,漆匠沈紹安通過改良傳統(tǒng)“夾苧”古法,,創(chuàng)制福州脫胎漆器,。憑借絢麗繽紛的色彩、大方典雅的造型,、獨特的制作工藝,,福州脫胎漆器蜚聲中外,郭沫若先生曾盛贊云:“天下諒無雙,,人間疑獨絕”,。它與北京景泰藍、江西景德鎮(zhèn)瓷器,并稱為中國傳統(tǒng)工藝品的“三寶”,。
(世界之最·卓仁勇∕攝)
閩侯縣荊溪鎮(zhèn)的厚嶼村,,在福州脫胎漆器界,可謂久負盛名,。這座僅有五百多戶人家的村莊,,卻擁有百家以上的漆器工廠和作坊,最盛時甚至達到三四百家之多,。徜徉村中,,濃厚的漆器文化氣息撲面而來。
(精雕細刻·潘清玉∕攝)
作為厚嶼村僅存的,、仍嚴格遵照傳統(tǒng)制法的漆器作坊,,恒興脫胎漆器廠廠主祖孫三代,皆與脫胎漆器有著不解之緣,。
(手藝·李煌芳∕攝)
祖父張國潮手藝精湛絕世,,曾以脫胎漆藝中的赤寶沙工藝,參與我國第一輛紅旗轎車的內(nèi)部裝飾,。他的脫胎漆器“小十五寶”作為最小的脫胎漆器用品,,也頗受稱道。父親張家文尤善高難度漆器技藝,,他所制作的牡丹大花瓶,,是國內(nèi)最大的一對脫胎漆器,作為上海世博會福建館的鎮(zhèn)館之寶展出時,,觀者莫不為之震撼,。當我們見到這對紅黑相間的大花瓶時,竟也無法移開視線,,線條的交融,、光的游移、飾物的迷漫流蕩,,構(gòu)成了一幅詩意而靈動的畫面,。張家文與妻子謝國琴伉儷情深,共同譜寫了一段漆器佳話,。作為第三代傳承人,,張升華則承兩代之偉業(yè),不但盡得真?zhèn)?,更有長江后浪推前浪之勢。數(shù)代積累的驚世技藝和手藝精神,,在他手中升華與創(chuàng)新,,還破除了“傳內(nèi)不傳外、傳男不傳女”的束縛,使脫胎漆器技藝發(fā)揚光大,。
(家有寶貝·潘清玉∕攝)
脫胎漆器的制作,,從選料到備材,要歷經(jīng)制模,、裹布,、涂漆、脫胎,、打磨,、拋光等百余道工序,要一年甚至數(shù)年,,方得一件華美脫胎珍寶,。
(熏陶·潘麗珍∕攝)
脫胎漆器的形式豐富,可謂應(yīng)有盡有,。各式花瓶與屏風(fēng)上,,常見花鳥圖樣,不僅有寒煙攏翠的素色漆器,,更有光彩奪目的艷麗之作,。漆畫和擺件的題材則更鐘情山水、描摹世情,,宛若風(fēng)景入畫,,還有不少崇奉神道、展現(xiàn)民俗之作,。
(相約·潘清玉∕攝)
最令人心生愛慕的,,是那優(yōu)雅精致的首飾盒。古時大家閨秀“當窗理云鬢,,對鏡帖花黃”,,描出一副素雅瓷妝以待良人,這小巧的首飾盒,,又承載了多少的心緒與思量,。作為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脫胎漆器之上舞動著的,,是迸發(fā)的激情和色彩,。而在脫胎漆器背后,則是漆器手藝人綻放于心的詩意,,外化于形的堅守,。
(拋光·張衛(wèi)純∕攝)
(專注·陳鶯金∕攝)
疏雨∕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