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敏:教師里的“軍嫂” 詮釋愛與奉獻
http://hrbznlm.com 2017-03-20 16:05:11 來源:閩侯新聞網(wǎng)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去年4月,,呂敏到非洲看望丈夫,。
閩侯新聞網(wǎng)訊 她,40歲,,是甘蔗中心小學一名英語老師。而他,,43歲,,是駐閩某部隊的一名軍醫(yī),。雖然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堅守各自的崗位,但他們卻有著同樣的信念:愛國,、愛家,、敬業(yè)、奉獻,。 由于丈夫的工作性質特殊,,“軍嫂”呂敏比其他普通家庭的妻子承受的更多,然而不論多累,,她都無怨無悔地支持著丈夫的工作,,十多年如一日的用愛和奉獻守護著這個家。今年,,他們一家有幸被評為2017年閩侯縣“最美家庭”,。
聚少離多 “軍嫂”撐起半邊天
呂敏,寧德壽寧縣人;吳作林,,浙江慶元縣人,。1995年,,雙方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對方,。結婚前,,兩人就過著聚少離多的日子。大學期間,,吳作林在福州的一所軍校讀書,,而呂敏則在寧德讀書,兩人幾乎沒有見面的時間,,只能靠書信聯(lián)系,。1999年,呂敏,、吳作林成婚,,此時的吳作林已經(jīng)成為駐閩某部隊的一名軍醫(yī),,長期在閩侯甘蔗工作,。而呂敏還在閩侯的其他鄉(xiāng)鎮(zhèn)工作,直到2001年才到甘蔗中心小學工作,。在兩人分別在不同地方工作期間,,兩人每個月最多只能見到一次面?!爱敃r和老公見面,,每次都要坐很長時間的公交車,很累也很麻煩,,但想到能見上一面,,我也覺得已經(jīng)值得了”,呂敏在采訪中說,,那時想和丈夫通電話是很難的,,因為自己打電話到部隊那邊去,是總機那邊先接,,然后通過總機轉接到每個分機,,倘若這個時候丈夫不在辦公室,便接不到電話了,。
作為“軍嫂”,,呂敏最記憶猶新的事,莫過于自己快要分娩時,,丈夫在部隊參加集訓,,無法送自己回娘家待產(chǎn)的事情?!爱敃r我自己挺著大肚子擠大巴車回去,,那種感覺真的很孤獨、很無助”,呂敏說,,孩子第一次見到父親已經(jīng)是他半歲的時候了,。呂敏表示,由于丈夫工作的問題,,平時沒有時間照顧家庭,,孩子的生活、學習一直都是自己在帶,,甚至孩子生病時,,作為醫(yī)生的他,也只能是“電話指揮”,。
愛崗敬業(yè) 彰顯軍人家庭奉獻品質
“還有公務要忙嗎?那去忙吧,,我一個人沒事。你工作要緊,?!边@是呂敏常常在電話中對丈夫說的話,每次丈夫有公務要做,,不能陪自己和家人,,呂敏都表示理解。甚至在去年四月部隊讓吳作林參加醫(yī)療援非時,,她也表示支持和理解丈夫的工作,,主動擔起照顧孩子、老人的重擔,。她說,,自己一家三口的家是小家,而國家的家是大家,。丈夫作為一名軍人,,理應承擔軍人的職責,為我國的部隊建設做貢獻,。在呂敏的支持和理解下,吳作林安心在部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工作任務,,先后多次被部隊評為優(yōu)秀基層醫(yī)務工作者,、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,榮立三等功,。
作為一名“軍嫂”,,也是一名人民教師,呂敏不僅具有吃苦耐勞,、敢于奉獻的精神,,也有強烈的責任心。在教學中,,她一直積極主動地完成學校下達的各種任務,,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,總是耐心回答,,同時與學生家長保持一定的聯(lián)系,,時刻與家長溝通孩子在班里的學習動態(tài),。自參加工作以來,多次被評為縣優(yōu)秀教師,,參加省市縣的教學比賽多次獲獎,,多次指導青年教師參加比賽獲獎,目前已被聘為福州市骨干教師,。
這個軍人家庭,,雖然比其他家庭承受著更多的東西,但雖累也幸福,,因為他們彼此的心是靠在一起的,。在他們結婚后的18年里,二人一直相互理解,、相互支持,。 吳作林理解妻子的辛苦和不易,深知沒有妻子的支持和理解,,就不能踏實安心地工作,,一次次圓滿地完成任務。而呂敏也能深刻體會丈夫工作的艱辛和重要性,,勇敢的承擔起家里的各項事務,,養(yǎng)育孩子、照顧老人,。呂敏用堅韌和奉獻,,勤勞和勇敢,自立自強,,充分詮釋了一名 “軍嫂”的責任和擔當,。
(閩侯鄉(xiāng)音 記者 林世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