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別山坡土屋 住上平地樓房
http://hrbznlm.com 2015-12-14 10:20:20 來源:閩侯新聞網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月初,,隨著閩侯縣廷坪鄉(xiāng)曹地村最后幾戶邊遠地帶村民搬進該村今年新建的迎賓小區(qū),,全村271戶1333人實現(xiàn)了全搬遷,,原先住在半山坡上的村民周依伯感嘆:搬進新村后再也不用擔心刮風下雨,,臺風來時,,也不用被村干部勸離,。廷坪鄉(xiāng)黨委書記林煌介紹,,全鄉(xiāng)將推廣曹地模式,,合理利用各級配套資金,,讓更多邊遠村民住上新房子,。
“廷坪不平”是當?shù)卮迕窠洺煸谧爝叺囊痪湓挘撪l(xiāng)境內的縣道和村道更是崎嶇難行,。12日中午,,記者在曹地村最早建立的新小區(qū)——曹地新村看到,一條清澈的小溪貫穿整個村莊,,小溪旁裝有不銹鋼護欄,,一條步行道依溪而建,步行道另一側是占地3000平方米的休閑健身公園,,一盞盞太陽能路燈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村中,。
“這里原先是個山坡,鄉(xiāng)政府將土地平整后,,我蓋起了3層新房,。”曹地村村民周丕偉指著一棟瓷磚外墻的房子高興地告訴記者,,他原先的房子建在山坡上,,為木質結構,每到臺風天,一家人都提心吊膽,,風力較強時,,經常被村干部勸離木屋。他家共有6口人,,前年獲得造福工程的各級補助資金3.6萬元,,經過2年的建設,今年初他們一家人搬進了新房,。像周丕偉一樣搬進曹地新村的村民還有153戶,。
“曹地村共新建了3個新小區(qū),分別是曹地新村,、新洋小區(qū)和迎賓小區(qū),。村里抓住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的契機,把原先6個自然村村民集中搬遷至新建的小區(qū),,同時將舊宅基地復墾,,新增耕地30畝?!痹尾艿卮妩h支部書記20多年的周成墨說,,曹地村的村下、坑尾,、仕宦等自然村的村民走路到村部都要1個多小時,,如果遇到緊急情況,村民叫天天不應,,叫地地不靈,。村民集中居住,不僅增強安全性,,也改善了干群關系,,住上新房的村民如今見到鄉(xiāng)、村干部,,都很熱情,。周成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按戶均補貼造福工程資金4萬元算,,村民在政府部門建設好宅基地的情況下,,不用出一分錢,就能完成新房一層的建設,,就算家庭比較困難的群眾,,用2至3年時間,也能慢慢將兩三層的新房建設好,。
曹地村的搬遷模式得到了廣泛認可,,周成墨近期也被委派到石坑村擔任村支書,,促進村里的造福工程搬遷項目。他告訴記者,,廷坪鄉(xiāng)沒有超過10畝的平地,要集中建設新小區(qū),,就要改造山體,,建造護坡,這需要大量資金,。石坑村新建的石坑新村和洋門小區(qū)就建在削平的半山坡上,,記者看到,村民新蓋的樓房雖然算不上豪華,,卻整齊堅固,,讓人住著安心。
去年11月入住洋門小區(qū)的賴享是今年已70歲,,他指著小區(qū)對面山上原先住的土木結構房子告訴記者,,那里是地災點,下大雨時經常會滑坡,,搬到新房后,,通了自來水,供電也穩(wěn)定了,,刮風下雨時,,在外打工的子女再也不用擔心家里老人的安全。
“下一步,,石坑村將借鑒曹地村的模式,,利用各級配套資金,建設綠化,、休閑,、健身等配套設施,打造山區(qū)的宜居小區(qū),?!敝艹赡f。
林煌介紹,,廷坪鄉(xiāng)自2011年全面實施造福工程以來,,共對曹地、廷坪,、石坑等12個行政村的1029戶5000多村民進行搬遷安置,。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共投入各級補貼資金約2000萬元,。2016年,,鄉(xiāng)政府計劃安排廣坪,、汶合、溪坪等6個行政村467戶2420人進行造福工程搬遷,,所有搬遷村將借鑒曹地模式,,合理利用補助資金,逐步打造山區(qū)的宜居家園,。
(福州日報 記者 黃凌文/攝 通訊員 陳光楠 黃金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