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里寫滿接力奮斗故事
http://hrbznlm.com 2019-07-22 15:34:41 來源:福州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美麗的曇石公園,。記者張人峰 攝
“書記,大周末的在這忙什么呢,?”閩侯縣甘蔗街道曇石村村委會門前的珠巖路上,,村民老侯的一聲問候,讓連續(xù)三任曇石村黨支部書記黃修捷,、黃昭生、黃金棟一齊回頭。
曇石山文化發(fā)源于此,,福建的文明也從這里開始。幾十年來,,時光流轉,,曇石村人自強不息,在這片熱土上寫下一個又一個接力奮斗的故事:從2畝荒地創(chuàng)造109萬元村財?shù)揭恢軆韧瓿?0畝地征遷,,從全村人合力修路到村民自拆自建,,從獎勵學子讀書到給老人發(fā)福利……昨日,記者走進曇石村,,感受這座村莊澎湃的時代脈搏,。
改革接力:
村財收入九年翻十倍
“上世紀80年代,曇石村只有2條土路,,村莊雜亂無章,,看不到發(fā)展的生機?!秉S修捷雖已72歲,,但談及往事,仍然激情滿滿,、聲如洪鐘,,“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,,我們想要改變,圍繞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做文章,,動員村民規(guī)范生產(chǎn),,在指定區(qū)域種水稻、種柑橘,、養(yǎng)魚,,企圖在無序中找到方向”。
上世紀90年代,,黃昭生接過接力棒,,以壯大村集體經(jīng)濟為目標,初步把曇石村的整體發(fā)展規(guī)劃做了起來,,“我們在村集體土地上開發(fā)魚塘,、果林,收租金,,2005年村財收入約20萬元”,。
2008年6月,曇石山博物館建成,,黃昭生看到了商機,,資源變資產(chǎn)的過程正是從這里開始?!澳莻€時候,,曇石村開始從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向服務業(yè)轉變?!秉S昭生說,,村干部花大力氣引導村民發(fā)展運輸業(yè)和餐飲業(yè),村里有了市場,、店鋪,,2009年村財收入升到60萬元。
2012年,,黃金棟上任曇石村村委會主任,,與黃昭生搭檔奮斗。在他們任上,,曇石村迎來最大的一次改革——農(nóng)村集體產(chǎn)權制度改革試點,。村里成立股份經(jīng)濟合作社,2000多名村民搖身一變成為“股東”,。
紅火的曇石村農(nóng)貿市場,,就是這次改革帶來的福利?!笆袌稣嫉?畝,,原來是塊荒地,,10多年都利用不起來?!秉S金棟說,,改革后,村民身份不同了,,眼界也開闊了,。2017年,村里沒有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,,只是開了一場村民大會,,村民們都同意用荒廢地塊建農(nóng)貿市場。2017年底,,約1400平方米的曇石村農(nóng)貿市場建起來了,,截至目前,租金收入已達109萬元,。
迎著改革的春風,,曇石村實現(xiàn)華麗轉身,2018年,,黃金棟是村黨支部帶頭人,,這年村財收入突破620萬元,是2009年的10倍多,。
“好日子還在后頭呢,?!秉S金棟告訴記者,,昨日他和黃昭生、黃修捷碰頭商議的是村里新“出爐”的50畝集體土地,?!按迕駛兛吹搅烁母锏睦茫@50畝地的征遷工作一周就做完了,?!秉S金棟說,村里打算建設工業(yè)區(qū),,預計一年能創(chuàng)收2000多萬元,,每名股民每年的分紅預計可增加7000多元。
建設接力:
齊心協(xié)力提升村容村貌
曇石村地處閩侯縣城關,,交通便利,,由文博路、華僑路等道路組成的環(huán)村公路宛如一條蜿蜒的黃金綢帶,,串起曇石村民的幸福生活,。
記者看到,,環(huán)村公路干凈整潔,兩旁店鋪林立,,人氣頗旺,。“村民對華僑路懷有特殊的感情,,這是村民自己建起來的,。”黃昭生回憶說,,上世紀90年代末,,村里謀劃新發(fā)展,首先就是修路,。當時,,要把600米的華僑路從土路改為水泥路,村里千辛萬苦集資30萬元,。
“為了保證質量,,也為了節(jié)省人工費,這30萬全花在買材料上,?!秉S昭生說,黨員,、干部,、青年……村里的勞動力都來鋪路,大家齊心協(xié)力干得起勁,,那場景現(xiàn)在想起來還讓人很感動,。
記者和黃昭生一起從華僑路走到文博路,這里熱鬧非凡,,統(tǒng)一風格的外立面景觀與一旁的曇石山博物館和諧共處,。“文博路周邊原來都是參差不齊的房屋,,形象差,,居住環(huán)境也不好?!秉S昭生說,,曇石山博物館建成后,村里就謀劃著提升村容村貌,。
這一想法一提出,,周邊的69戶村民都舉手贊成。“沒補償一分錢,,村民都同意村里提出的‘自行拆遷,、自求平衡’的做法?!闭f起2010年這場“自拆自建”的行動,,黃昭生至今記憶猶新。在他看來,,曇石人熱愛這片土地,,都想建設美麗家園。
隨著城鎮(zhèn)化的發(fā)展,,越來越多變化在曇石村發(fā)生,。面對每一次的變革、變遷,,曇石人不再看著自家的“一畝三分地”,,而是更多地站在全村的立場。
黃金棟還記得,,在前年的閩侯縣醫(yī)院擴建,、南山溪河道整治等項目中,涉遷群眾因利益會受損,,一開始都在觀望,。這時,涉遷的黨員和村民代表站出來了,,帶頭同意征遷,。“這些年跟著村集體投資興業(yè),,生活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,黨員和村民代表都同意了,我們也同意,?!贝迕駛冋f,。就這樣,,曇石村僅花了1個月就完成了閩侯縣醫(yī)院擴建項目征遷。
幸福接力:
學生有獎金 老人有補貼
三位“書記”謀劃完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,又籌備起今年的獎學金事宜,。
這是曇石村的一項傳統(tǒng),對每年考上閩侯一中,、本一批高校的學生頒發(fā)獎學金,。“考上閩侯一中的每人5000元,考上本一批高校的每人1萬元,,考上清華和北大的每人5萬元,。”黃金棟說,,獎學金從村財收入中列支,,意在讓全村人共享發(fā)展成果。
不僅學生有獎金,,老人也有補貼,。曇石村符合條件的老人,每人每月可領到300元補貼,。據(jù)介紹,,補貼最早只有100元,2012年提高到200元,,2015年提高到300元,。
曇石人的幸福遍布全村。在曇石公園,,村民張能金看著綠樹成蔭,、遍地花草的風景,扳著指頭告訴記者:這些年,,一幢幢整齊漂亮,、規(guī)劃有序的新樓拔地而起,村里建起閩都民俗園配套項目,,擴建提升曇石公園,,沿河修建了健身休閑道,新建老人活動中心,、農(nóng)家書屋,、籃球場、羽毛球場……全村面貌煥然一新,。
近年來,,曇石村歷經(jīng)11次征遷,村民幾乎人人都住上新房,。昔日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農(nóng)民,,變?yōu)槌钟写謇锛w股權的股東,更有不少村民當起老板,,走上致富路,。“改革開放前,,我天天種田,,收入微薄,。”村民黃增官告訴記者,,如今他住進新房,,每月僅租金收入就很可觀。現(xiàn)在,,他每天去公園散步,、喝茶、跳廣場舞,,日子過得一點都不輸城里人,。
2009年至今,曇石村還先后榮獲“全國文明村鎮(zhèn)”“省級生態(tài)村”“省級文明示范村”等稱號,。
幸福是奮斗出來的,。建立在奮斗基礎上的幸福,更讓人難忘和珍惜,。如今,,在朝氣蓬勃的曇石村,幸福的故事,、奮斗的故事還在繼續(xù),。
(福州日報 記者 謝星星 見習記者 汪培清 通訊員 張存金 陳建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