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源仙境——梧溪寨
http://hrbznlm.com 2013-04-17 10:17:41 來源:閩侯新聞網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諸天宮
寨門可容五人并肩而入
仙公殿
梧溪村宗祠
村口櫧樹
梧溪寨,,位于洋里鄉(xiāng)梧溪村東北部約1.2公里,,海拔1026.8米高度的寨蒂峰上,。登上梧溪寨頂峰,,沐浴在陣陣涼風中,,東面縱覽洋里鄉(xiāng),,綿綿群山在腳下翻騰,,縱橫交錯的山間公路,,穿插在鄉(xiāng)閭之間;西面可俯視閩清縣東橋鎮(zhèn),,南面遠眺群山與千年古剎—雪峰寺遙遙相對;北面緊靠梧溪天池山,視野寬闊,,令人精神倍增,。
梧溪寨是個古山寨,據(jù)縣政協(xié)委員余朝輝和村里老人介紹,,傳說在南宋時期,,山上有一位名叫“江二娘”的女寨主,帶領著一班人馬,,在此安營扎寨,。至于這支山寨的規(guī)模,古今莫衷一是,,只知道在當時周邊十八寨中算是較大的一支,。有說聚眾過百人,甚至有擁兵3000的說法,。據(jù)說,,后來朝廷派兵上山剿滅,帶兵的將軍楊文廣已攻下了十七寨,,就差這一寨屢攻不破,。無奈,官兵便在山寨腳下的周邊地帶安營扎寨,,把山寨層層包圍,,這一圍就是3年,。官軍的用意是要耗盡山寨糧草和水,以期不攻自破,。梧溪寨中雖囤積有充足的糧草,,但山上只有少量的天然泉水,官兵的圍困漸漸地將他們逼上了絕境,。在危急時刻,,江二娘的一名部下獻上一計,把眾人馬的尿集中起來,,并脫下衣服浸泡在尿中,,浸濕后掛在大樹枝上,官兵一看認為山上水源充足,,剎時間失去了斗志,。江二娘于是趁機帶著人馬順著懸崖上的大樹遁逃而去。
如今,,山寨部分容貌依存,。保存較完好的有石寨門、石洞和仙公廟圍墻,,還有一些古寨墻基,、營房舊址等。山寨大門寬可容五人并肩而入,,厚約2米,,上用條石拱形砌成,?!段嘞T》詩曰:“石門遙鎖碧云端,別有乾坤日月寬,。世外塵華關得盡,,只留明月照桿欄?!毖厣秸纳狡律狭粝掠脡K石砌成的墻基,,告訴人們這里曾是安營扎寨的地方。營房墻基用亂石砌筑,,厚約60公分,,中間留有門洞,依山而筑,,錯落分布在山坡各處,,埋沒在雜草樹叢里。營地邊上有圍墻,,圍墻外就是懸崖峭壁,。歲月荏苒,,圍墻大部分已倒塌。在山寨里,,尚有一口方形小水槽,,四面皆為巖石,邊長約70公分,,是當年固守山寨的唯一水源,。不管天氣多旱,仍有清水不斷由巖縫滲出,,為山寨一奇跡,,引許多人到此探密?!段嘞淙吩娫疲骸耙汇骼淝镤?,瀉照梧山月色奇。只恐桃花隨水去,,此中消息世間知,。”水槽旁的巖石上保留有題刻,,依稀可辨“江二娘”等字,。
梧溪寨比較稀奇的古跡還有山頂?shù)南赡_印,、仙臉盆,、牛腳印,蝙蝠洞等,。上山寨的道路上有許多突兀的石塊擋在中間,,僅在石頭夾縫中留有一個小石洞,只容得下一人穿身而過,。欲上山,,必須從此石洞爬過。且這樣的石洞并非只有一個,?!段嘞哦础吩娫唬骸把叵磺自脐P,洞口桃源歲月寬,。幾度春風來滿樹,,一時富貴勝人間?!?/p>
石塊外是懸崖峭壁,,真是一夫當關,萬夫莫敵,。山寨周邊和山腳下的好幾個地名都跟古山寨歷史有一定關系,,如官川坪,,軍鎮(zhèn)營等,都可說明當時官兵確有圍剿過山寨,。但是,,梧溪寨留存的歷史資料不多,傳說也要待進一步考證,。
古山寨周邊綠樹叢生,,馬尾松、黃櫧,、栲樹,、杉木、毛竹,、雜木等交相穿插,。最大的一棵是觀葉石楠,當?shù)厝朔Q之“楠墨”的古樹,,胸徑達1米,,冠徑達20米,枝繁葉茂,,蒼翠挺拔,,樹上掛滿歲月風霜的烙印。山坡上長滿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花,,每年三月杜鵑花開,,遠遠看去滿山紅艷艷。山腳下是連片的翠竹,,在微風中波浪起伏,。當?shù)卮迕裼挝嘞粝略S多詩句。其中,,《游梧溪寨步韻》詩云:“崔巍崛聿撐云端,,屏障東南辟大觀。棋局苔痕經歲古,,石門草色閱時寬,。山頭云路星辰近,洞口桃源歲月繁,。仙子一辭峰外去,,至今蹤跡望漫漫。別有乾坤景百端,,徘徊嘯傲飽遐觀,。煙開鰲背千尋曲,鳳淚鵬程萬里寬。古石堆云芳草密,,新亭壓霧綠苔繁,。江山端籍名人重,躡屐頻登思渺漫,?!边@是古詩對梧溪寨作的較為系統(tǒng)的描述。
梧溪寨山腳下就是梧溪村部,,地處海拔940米之上,。這里山脈連綿,旗山,、文筆峰,、千金山、寨蒂山,、天池山等拱衛(wèi)在村落周圍,,群峰鶴立,,村前案山重重迭起,,伸向無際的天邊,。小溪水流潺潺,,空氣格外清新,是一個風景秀麗,、農產品豐富的山村,。余氏宗祠就座落在村的中央,,祠后在風水林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寧靜,,祠前半月池、公園為村民健身,、休閑以及村中重要活動的場所,。祠堂內還有一塊奇特的巖石,似龍非龍,,村民們稱之“龍石”,,為祠堂的風水石。祠中保留有范仲淹題句“八賢望重家聲遠,,三諫風高世澤長”的楹聯(lián),。指的是宋代在廣州任過知州且功勛道德俱佳的潘美、向敏中、邵曄,、陳世卿,、陳從易、魏瓘,、余靖,、張頡等。八賢之一的余靖(1000-1064)字安道,,本名希古,。宋天圣二年(1024)進士,參與平定儂智高之亂,,有政績,,以敢直言著稱。仁宗天圣年間,,范仲淹被貶,,朝野百官多不敢言,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,,結果一同被貶,。后任諫院右正言,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,,節(jié)開支,,反對多給西夏歲幣,他的建議大多為仁宗所接受,,因而與歐陽修,、王素、蔡襄同被譽為朝廷敢于進諫的“四名諫”,。他還曾三次出使遼國,,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。不久又被起用,,加集賢院學士,,官至工部尚書,善詩文,,著有《武溪集》,,是梧溪村引以為傲的鄉(xiāng)賢。梧溪村境內還有玄帝廟,、諸天宮,、大王廟、佛虎堂,、寨蒂仙公殿等名勝古跡,,數(shù)十座具有山區(qū)傳統(tǒng)特色的民居參差不齊地座落在山崗上,。
梧溪村只有余姓一族,始祖宗發(fā),,為古田杉洋長史余詵二十二世孫,,于明永樂元年(公元1403年),因避戰(zhàn)亂,,游歷至梧溪,,見這里“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……”,,且遠離戰(zhàn)爭,,平安祥和,酷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,,于是余宗發(fā)便投靠當?shù)仃惣夷僚?,在此定居了下來?!段嘞嗍献遄V》記載:“牛每臥宿今宗祠處,,因于其所斬棘創(chuàng)立茅屋,后有術者暮投陳氏,,辭之,,乃在吾祖住宿焉,因指地教吾祖蓋今上厝,?!弊允甲孀诎l(fā)入梧溪600多年來,余氏族人居此繁衍,、生息,,而其他姓氏陸續(xù)外遷。根據(jù)村支部余廣敬書記介紹,,現(xiàn)梧溪余氏人口已達8000多人,,現(xiàn)留居本村人口僅1348人。村上歷來民風淳樸,,重教篤學,,人才輩出,在科舉時代就出過數(shù)個秀才,,舉人,、進土;民國期間,,也有數(shù)個大學生;解放后,,更有北大、清華,、科大,、哈工大、中國政法大學等名牌大學生多個。還有當上省市勞模,,全國綠化標兵,,職稱主任醫(yī)師,特級教師,,高級工程師,,教授等。在政壇上也有多人任過知縣,、知府,、縣委書記、廳級干部等,。資產在千百萬以上的企業(yè)家也大有人在,。這些杰出的鄉(xiāng)親都曾為家鄉(xiāng)的建設與發(fā)展做出了貢獻。
梧溪村里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民俗習慣,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(jié),,是村里的重要節(jié)日,全村男女老少沐浴更衣,,打掃庭院,、道路,在外的鄉(xiāng)親也紛紛回家,,參加一年一度的迎大王活動,。大王廟里搭上幾層燭斗架子和供臺,每家每戶都供上一對臘燭,,擺上供品,,村部里上演閩劇。全村上下沉浸在歡樂的節(jié)日氣氛之中,。每年三月初三顯帝生日,、六月初一仙翁生日、六月初八大王生日等全村各家各戶都舉行祭拜活動,,邀請親朋好友到此,,全村熱鬧非凡。到這里的客人會驚奇地發(fā)現(xiàn),,祖宗的神主牌不是放在正廳,,而是放在后廳,面向后門,,個中原因問村中老人,,說法不一,有的說為使風水不偏倚哪房子孫,,先人在建房時,,根據(jù)風水先生意見,,正房建成大小不一,祖宗的神主牌放在后廳,,以望子孫后代能齊頭并進,,共同發(fā)展。這種建筑風格與擺設實屬罕見,,如此奇特的擺設,,體現(xiàn)了600多年前梧溪村余氏宗祖所特有的胸襟和氣度。村民喜愛唱歌,,不管是在勞作時間,,還是空閑之余,都愛唱幾句山歌,,或相互之間進行對歌,、賽歌,年輕男女唱情歌,,姑娘出嫁唱《送嫁歌》,,村民造新房唱《拋樑詩》。村里新人結婚,,廚師要“請斗燈”,,唱《撒帳歌》,親朋好友鬧洞房要唱《房門詩》等等,,這些傳統(tǒng)風俗至今仍保留著,。81歲的村民余廣興收集有很多這方面的民歌。
梧溪村的風味小吃很有特色,,家釀美酒招待四方賓客,,山上的苦菜、苦筍,、甜筍,、麻筍、山田種的皎白,、佛手瓜等反季節(jié)時鮮青菜,,四時水果、雞,、鴨,、菌類既鮮美又環(huán)保。如果天氣好的話,,再抓上幾只棘胸蛙,,摸些溪螺,抓只山雞或山兔就更好,。游客至此,,可親身體驗勞動生產,,也可采摘一些農產品與家人共嘗,。每當盛夏來臨,,這里的氣溫要比平原低4—5度。游客到此觀光避暑,,可體驗農耕,、采集民風,又可遠離城市的喧囂,,感受桃花源般的“野芳發(fā)而幽香,,佳木秀而繁陰”的安靜與祥和。下山的路上,,如有雅興還可順路到白沙湯院泡個溫泉,,洗去旅途勞累,輕松回家,,更是再愜意不過,。
村民非常重視生態(tài)保護,絕對禁止養(yǎng)豬場等對環(huán)境有影響的企業(yè)進駐,,造林綠化面積達4000多畝,。這里還是福州市高山反季節(jié)蔬菜佛手瓜主要種植基地,主產佛手瓜,、皎白,,與相鄰友泉村的佛手瓜合占福州佛手瓜市場的95%以上。站在山上一眼望去,,整片整片的佛手瓜棚在陽光的照射發(fā)出翠綠的光芒,,為村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。寧靜的鄉(xiāng)村,,優(yōu)美的環(huán)境,,適宜的氣侯,哺育著這里長壽的村民,,80歲以上老人上山勞動很平常,,如一家兄弟姆嬸四人合計350歲,都能上山勞動,,是其他的地方所少有,。
近年來,村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,,各自然村都通上水泥路,。重修了從村部到梧溪寨的上山道路。今年在梧溪余氏宗親的共同努力下,,籌集了200多萬元修建了梧溪余氏宗祠,、梧溪村公園,,成了梧溪村建設的一個亮點。村口道路邊的黃櫧古樹,,鄉(xiāng)親們稱之為迎客樹,,經幾百年風霜雨露,雷打火燒,,又奮發(fā)新枝,。隨著京臺高速公路的建成,從洋里高速公路出口到梧溪村只要半個小時的車程,。將極大促進梧溪新農村建設進程,,為開發(fā)旅游度假避暑休閑游具有重大意義。梧溪人將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描繪更加美好的未來,。
(林展飛 陳開鏈)